香積志工楊水蓮(左)和廖麗良(右)在各項活動的幕後,為志工烹組餐點已超過十年,也是撐起列治文聯絡點「素食義賣」的最大功臣。(攝影者:黃雅蓉)
「水蓮師姊!我香菇泡好了,等一下拿給志工切。」志工廖麗良說。
「萬華師兄!幫忙洗一下米煮飯喔 ! 中午給志工吃的,有十八位。」志工楊水蓮跟她家先生說。
星期三的早上,慈濟列治文聯絡點總是熱熱鬧鬧的,香積志工已經開始準備今天要料理的食材了。說到聞名遐邇的慈濟列治文聯絡點的「素食義賣」,一定要介紹兩位大功臣:楊水蓮、廖麗良。
他們二位都是授證超過十年以上的慈濟委員,舉凡各項活動的幕後,都能見到他們擔任香積志工,為大家烹煮餐點。不僅溫暖志工的胃,也讓大家充足電力,繼續下個行程。他們家先生( 張萬華、 陳紹穗)也都是慈誠,當年一起見習培訓,成為證嚴上人的好弟子。婦唱夫隨之下,每當星期三的素食義賣,兩位師兄自然是師姊的最佳拍檔,一起在廚房幫忙。
◎快樂廚房做中得
廖麗良謙虛的說:「我只會拿鍋鏟,不像別人會拿筆。在家裡煮菜給家人吃是天經地義的,沒想還可以煮給更多人吃,真是意料之外,感恩大家不嫌棄。雖然很忙,不過有一群好朋友一起做香積,也是很快樂的。」
楊水蓮、張萬華夫妻曾開過素食食品店,前陣子才從裝修工作退休,兩夫妻專職做慈濟志工。楊水蓮在烹飪上多樣化發展,功夫菜、宴客菜難不倒她,麵食點心也相當拿手。她說:「夫妻一起做慈濟,有共同的生活目標,心中很踏實。」
素食義賣已經超過五年,因為2014年啟用的列治文聯絡點有個專業廚房,又有廖麗良和楊水蓮兩位香積大廚,於是發起製作素食義賣。一方面可以宣揚推廣素食,二方面可以招集志工發揮良能,三方面可以經義賣的款項捐作建設基金,在這麼多功能的美意之下,長年來深受好評,也擁有一群素食愛好者的支持。
為了讓身居海外的華人品嘗故鄉的滋味,她們在菜色上不斷推陳出新,讓人光看菜單就食指大動,垂涎三尺。如:刈包、酸菜麵腸、芋粿巧、油飯、紅燒竹筍烤麩、滷蘿蔔、花生麵筋、梅乾筍絲、炒米粉、素肉燥、素小餘干等傳統家鄉小吃。
每次的義賣推出二、三種菜色,備料由兩位大廚一手包辦。採購時,他們的最佳拍檔除了當「柴可夫司機」外,也要當搬運大臣,一起做慈濟,夫妻更恩愛。前置工作準備妥當後,有近二十位志工在他們的領導下,洗、切、包、揉各自完成分配到的工作。這群香積志工除了有付出無所求的精神外,對廚藝也都有很濃的興趣,個個練就巧手及切工,平時在家就是烹飪好手。
志工鄭松明是退休的老師,依親來到溫哥華與女兒一家住在一起,星期三一早,女兒送他來慈濟做香積。鄭老師切菜很細心,切豆乾絲更是好刀工,她說:「來這裡做香積,聽大家說說笑笑,時間過好快,彼此順便分享做菜的秘訣,交交朋友,真好 !」
|
|
|
|
◎勸素推素結好緣
每到端午節和中秋節,素粽和月餅供不應求,志工們忙得不可開交。口碑這麼好,楊水蓮和廖麗良兩位師姊是大功臣,因為麗良做的粽子的品質一流,糯米Q彈,料好實在;水蓮做的月餅皮酥,餡料不油不膩,沒有負擔。志工們當然也需要一點真功夫,否則粽子包不好就漏氣啦 ! 尤其月餅製作過程繁複,一層一層包裹、滾圓、擀平,都需要團隊的用心製作,才能將美味呈現在大家的面前。
聯絡點推出的素食都深受歡迎,其中「素小餘干」每次賣出七、八十盒,這是營養豐富的零食,很多人一而再,再而三的購買,大家都說這是朋友來家裡喝茶聊天的最佳佐料。
志工詹亞琴是素食義賣的熱情支持者,每次都會訂好幾盒。她說 :「一開始用素食和朋友結緣,分享慈濟提倡蔬食、護生愛地球的精神,朋友感受到我的好意與慈濟人的用心,後來都紛紛表示有素食推出時,他們要自己買。」
江品學和許玉鶯兩位夫妻,是多年的慈濟志工,每次來做香積,兩夫妻鬥鬥嘴,說說笑笑,帶給團隊裡很多快樂,也增進彼此的情誼,常常一整天工作下來大家也不覺得累,越做越歡喜。許玉鶯說:「我們夫妻是水蓮師姊和麗良師姊兩家的好朋友,平時一起玩,當然做志工也要一起,這是做好事啊 !」
慈濟福田大家耕,多做多得是最好的回饋,香積志工用美食走菩薩道,美食背後有他們的心血與努力,這群默默付出的志工讓人讚歎。當我們在享受一啖又一啖幸福的滋味時,彷彿看到他們在廚房忙碌的身影,還有他們對食物的認真與敬重。
|
|
|
|
不論是綠豆椪或是芋頭酥,餡料不油不膩。每盒月餅均附上靜思語好話一張,祝福月圓人圓。(攝影者:李鑑華)